菌株的來源定義傳代和使用
發(fā)布時間:
2022-12-27
作者:
菌株的來源定義傳代和使用
菌株
1.關于2015版藥典菌種指導原則
應來自認可的國內或國外菌種保藏機構的標準菌株,或使用與標準菌株所有特性等效的商業(yè)派生菌株.
2.菌種的來源
CMCC—中國醫(yī)學菌種保藏中心(無菌檢查、限度檢查)
CMCC(B)細菌 CMCC(F)真菌
ATCC—美國標準菌種收藏中心
例如:中國藥典2015版所涉獵的菌株大多數(shù)來自于CMCC,也有個別來自于ATCC,比如抗生素檢定方法里.
3菌株的定義
菌株又稱品系,表示任何由一個獨立分離的單細胞(即單個病毒粒子)繁殖而成的純種群體及其后代.因此,一種微生物的每一個不同來源的純培養(yǎng)物均可稱為該菌種的一個菌株.根據(jù)菌株的定義,菌株實際上是某一微生物達到"遺傳性純"的標志,一旦菌株發(fā)生變異,均應標上新的菌株名稱.當進行菌種保藏、篩選或科學研究時,在進行學術交流或發(fā)表論文時,在利用菌種進行生產時,都必須同時標明該菌種及菌株名稱.菌株間在某些特性上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差異.有一定的編號.如生產蛋白酶的為枯草桿菌1398,生產淀粉酶的為枯草桿菌7658,同M屬枯草桿菌,但其作用不同.具有典型特征的菌株為標準株,是國際和國內所公認的.可供細菌鑒定或研究、生產上對比使用,如篩選青霉素的標準株是金黃色葡萄球菌209P;結核桿菌強毒標準株是H37RV等.可以通過檢測、培養(yǎng)基的菌落、發(fā)酵方式.
定量菌株:一個中有多少個菌.(液體1ml或磁珠一個粘附)
4菌株的傳代和使用
4.1 2015版中國藥典規(guī)定工作菌種傳代次數(shù)不得超過5次.超過5次容易變異.
4.2 1代:是指將活的培養(yǎng)物接種到新鮮培養(yǎng)基中,任何亞培養(yǎng)的形式均被認為是轉重或傳代一次.
凍干菌種(0代)→增菌培養(yǎng)18至24小時 蘇醒(1代)→增菌培養(yǎng)18至24小時 復壯(2代)→劃線傳代(3代)
4.3標準儲備菌株可用于制備每月或每周一次轉種的工作菌株.第一代不可作為工作菌株使用.用液氮冷凍保存可達5至10年,2代可保存一個月.
4.4冷凍菌株一旦解凍轉種制備工作菌株后,不得重新冷凍或再次使用.慢慢冷凍瞬間解凍4.5工作菌株不可代替標準菌株,標準菌株的商業(yè)衍生物僅可作工作菌株.
■